她凭借着对中药材的一腔热爱与刻苦钻研,练就了一双慧眼,识得中药材余种,对多种中药材药性熟稔于心,她是执业中药师,她就是亚宝药业芮城工业园质量控制部中药材鉴定专家——李芬芬。
谈及对中药材的专业研究,李芬芬坦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有了兴趣,就会千方百计将这件事做到最好。“记得小时候每年春天,妈妈都会带我去麦地里挖一种叫白蒿的野菜,用白蒿蒸的麦饭我最爱吃了。”李芬芬回忆,“妈妈还告诉我白蒿也是一味中药材,可以保肝护肝。白蒿容易和别的杂草混淆,那种卷曲成团状、叶子表面有白色茸毛、摸起来绵软如绒的才是白蒿。”
李芬芬对这种能吃的中药材充满了好奇,当即找来书籍学习。通过学习,她了解到原来身边好多叫不上学名的植物都是中药材,像苍耳子、车前子、地黄、薤白等,她也因此认识了更多的中药材,有了成就感。“我对中草药的热爱大约就始于那时候吧!”李芬芬感慨。
带着对中药材的兴趣,李芬芬大学选报了中药鉴定与质量检测专业。在学校她勤奋好学,掌握了很多中药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,这为她之后的中药材鉴定之路打下坚实基础。
知识终归要为实践所用。参加工作后,李芬芬成为亚宝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员,负责产品原材料入库验收工作,严把中药材质量关成为她的责任。在验收过程中,她需要口尝鼻嗅、手摸眼观,对中药材质量作出精准判断。而这些实践经验的取得需要不断地学习钻研。
去年7月的一天,李芬芬和往常一样验收中药材川芎,在对抽样品进行外观鉴定时,她注意到部分川芎的形态有些奇怪,结合她的鉴定经验,正常根茎部位波状环纹形成层有1-2圈,而这批却有4-6圈,尽管环纹数量的鉴定不在鉴定要求内,但她执意将这批异常样品带回实验室做显微和理化鉴别。
说干就干,她开始切片做显微鉴别及显色鉴别,然后又粉碎对粉末进行显微鉴别及含量测定,结果均与正常值相符。但她还不放心,又联系了大学老师求助,老师也表示4-6圈环纹数确实少见,给她的建议是以理化鉴别结果为准。她还是耿耿于怀,为了一探究竟,她又在网上查阅川芎采收、加工方面资料,发现川芎在栽种时,种苗本身带有结节,采收的根茎环纹就多了。终于搞清楚了,李芬芬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了。
这批样品随后被她收集到中药材标本室里,这里面不仅摆放着红花、荜茇等中药材的正品,还有她之前收集的劣品、伪品。“中药材来源复杂,作为检验人员,我们的研究范围不能局限于正品,还应拓展到劣品、伪品和混淆品,并将这些样品与中药的指标性成分形成关联。只有苦练内功,才能练就一双慧眼,把好质量第一关。”李芬芬说,“多观察,多思考,多行动,多总结”是她惯用的学习方法。
今年9月底中药专项检查中,专家要求对荜茇正品、劣品和金银花正品、伪品作出鉴别。她从性状鉴别、显微鉴别、理化鉴别等方面展开回答:“荜茇正品颜色黑褐色,含量4.6%左右;劣品颜色黄褐色,含量2.0%左右。金银花表面密被短柔毛,摸起来柔软,气味较清香;山银花无毛或疏被毛,摸起来扎手,气味较沉着。”听了李芬芬准确流利的作答,专家频频点头说:“这位同志回答得很专业,研究得很深啊!”因为热爱所以执着,李芬芬谦虚地说自己对于中药材的研究还一直在路上。
在众多中药材中,李芬芬独爱重楼。重楼别名“七叶一枝花”,她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