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大利空夹击 中资银行或掀新一轮沽空潮
4月19日消息,据香港经济报道,新一轮外资唱淡中国,债务问题是焦点,沽盘都是冲着中资银行而来。除信行(00998)、重农行(03618)外7行近两日累积沽空金额22.58亿元(港元,下同),建行(00939)连续3天沽空比率高踞30%左右。五大因素影响,令人相信沽空内银是有利可图的交易策略。
忧信贷失控 银行资产变坏
看淡观点目前最忧虑中国信贷失控,这是何以上周人民银行公布3月涵盖银行表内外贷款和资本市场融资的"社会融资总量"创出历史新高,即加深市场忧虑。银行与信贷、经济增长关系密切,除了因为银行提供信贷,银行表外业务构成影子银行的重要部分,一旦信贷收缩,导致实体经济放缓,也将累及银行贷款需求减少,银行资产质素变坏。这并非没有先例,国有银行进行股改前坏帐累累,最后便是须动用外汇储备注资,才能收拾残局。
券商如瑞信目前评估,与其说中国将陷入双底衰退,更有可能仅取得温和复苏。高盛投资策略团队则认为,纵然中国面对消费受限、房地产投资受限于收紧政策等阻力,但最近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总量强劲增长,能提供缓冲。
H股金融指数去年9月见底后,经历为期5个月的升浪,期内录得升幅47%,不过自今年2月开始回落,至今已回落19%。
业绩前先张扬 息差有压力
以内银供应而言,招行(03968)"A+H"350亿元人民币供股有待落实,加上广发行、光大银行及为数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正轮候上市,亦将令供应大增。内银下周公布首季业绩前,管理层已事先张扬,去年减息后银行业尚有贷款在上半年重订息率,对息差构成压力。适逢四大行大股东汇金去年10月起为期6个月的增持内银计划结束,加上全球市场转趋波动,皆鼓励造淡内银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