苍耳子
XANTHIIFRUCTUS
中药速记
来源
本品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sibiricumPatr.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。
相关名
苍耳、老苍子、葈耳、槖耳、枲耳实、胡苍子、羊负来、牛虱子、耳珰、刺耳果、常思、道人头
产地
分布于黑龙江、辽宁、内蒙古及河北等地。
采收加工
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干燥,除去梗、叶等杂质。
性状鉴别
本品呈纺锤形或卵圆形,长1~1.5cm,直径0.4~0.7cm。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,全体有钩刺,顶端有2枚较粗的剌,分离或相连,基部有果梗痕。质硬而韧,横切面中央有纵隔膜,2室,各有1枚瘦果。瘦果略呈纺锤形,一面较平坦,顶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,果皮薄,灰黑色,具纵纹。种皮膜质,浅灰色,子叶2,有油性。气微,味微苦。
性味归经
辛、苦,温。有小毒。归肺经。
性能特点
本品辛散苦燥,性温通达,并有小毒,主归肺经。上通脑顶,下行足膝,外达肌肤,内走筋脉。既散风寒、通鼻窍,又除湿、止痛、止痒,既为治外感鼻塞头痛之佳品,又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,还为治痹痛与疹痒所常用。
功效
散风寒,通鼻窍,除湿止痛,止痒。
主治病证
(1)鼻渊头痛,风寒头痛,表证夹湿。
(2)风湿痹痛,风湿疹痒,疥癣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0g;或入丸散。外用:适量,捣敷,或煎汤洗。
使用注意
本品辛温有毒,过量服用易致中毒,引起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,故用量不宜过大,血虚头痛者不宜服。
-